那些年 普洱茶的非主流唛号
计划经济时代云南普洱茶的主要销售地是香港,某种程度上,那个时代的普洱茶好卖与否都由香港茶商说了算。
然而喜好重口味的香港人并不喜欢太清淡味道的普洱茶,使得那些年有一些用料级别高,芽头多,可惜滋味偏淡的普洱茶还没来得及在舞台上绽放光芒,就匆匆下场了,只有节目单上那渐渐褪色的名字留给后人怀念。
与当时占据主流市场的普洱茶相比较,它们成为了那些年的非主流。然而,尽管惊鸿一瞥,也还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替补队员:从7452到7572
纵观过去勐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如同一个足球赛场,同一时期出场的球员很多,有的并肩作战,有的红牌罚下,有的调整战略选用替补人员。与7542同一时期比较出名的,当属熟茶7572。7542和7572,一生一熟,像一对黄金搭档,成了同为75唛号的明星球员。根据原云南省茶叶公司特种茶部经理昌金强回忆,“从7572开始生产、出口,直到1977年我接手时,7572的量已经非常大了。尽管整个勐海茶厂每年生产的主力是散茶,可7572和7542的生产比例已经达到了3:1。这意味着每生产1吨7542,就要生产3吨7572。”
在7572之前,勐海茶厂还生产了7452这款熟茶。从唛号上看,7452和7542看起来似乎穿着情侣装,更像关系亲密的伙伴。然而雷同的唛号也意味着7452选料的级别很高。7452早在1974年就试制出来了,作为熟茶,选用5级茶作为综合原料等级确实太高了。“7452,是1974年的配方,当年发酵工艺还不太稳定,不仅用料过高,茶味偏淡,香港人不喜欢这样的味道。”昌金强说。
如果普洱茶原料等级过高,价格也会跟着增高。原料等级高茶汤口感也会相对淡薄一些,日本人正好喜欢这样的茶品。由于7452在香港的市场销量一般,出口量一直不大,后来,出了一部分到日本,由于生产量实在太小,现在市场上也是芳踪难觅。
1975年,随着发酵工艺日趋稳定,勐海茶厂决定做7572。确定了配方之后上报省公司。省公司批准之后开始正式生产,以7级茶作为综合原料等级。当7572逐渐被香港市场接受之后,7452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没多久7572就占据了大部分香港市场份额,最后取而代之。7452最终与7572完成了赛场的替换程序。
从此,7452每年会根据日方所下的订单生产一些。“7452一直生产到80年代中期,每年就10到20吨,1988年就直接不做了。我接手了以后仓库还见过一些,量实在太少,市场上基本见不到,所以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随着7452的退场,7572叱咤风云的时代正式到来。7572和7542的价格是差不多的,从外包装上看不出区别,只有一张大票才能验明正身,分清生熟。“7572当年在香港,在海外,整体销量实际上比7542大多了。7542加上7572,同时期就这两款一生一熟。用竹筐装起来之后,就一个大票写着7572,净重30公斤。1975年以前香港还没有云南发酵的熟茶,他们只有去公海上买泰国、越南的茶叶原料,自己做发酵。7572出来后,到了香港就可以马上进入饮用环节,7542还要存在仓库里一段时间才能销售,发过去的7572基本上当年就消耗殆尽,在香港非常受欢迎。”昌金强回忆道。现在若想找出当年的老的7572也是难上加难,这款茶至今已成为熟茶的经典标杆性产品。
昌金强拿出了自己收藏的一片1986年的7572,打开与7542一样的八中茶绿字棉纸包装,里面有个中英文说明书。内飞上面很清晰标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他说:“老的7572目前市面上极难见到,都被喝完了。我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还是破损的,从茶饼的饼面上来看,能看到所选用料是非常好的,金色芽头撒面铺满整个茶饼,茶的背面就明显是相对粗老的原料。”
7532,印刷也浪漫
雪印、黄印、紫印、水蓝印……岁月变迁,曾经普通的普洱老茶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披上了浪漫的外衣。经年累月,它们已经身价不菲,然而由于时间久远,这些老茶的资料难免出现失真,再加上一些刻意为之的商业行为,这些老茶的错误信息流传坊间,一些谬误甚至因为流传的广度与时间反而被奉为真理。
据昌金强介绍,在1996年以前,出口香港的勐海茶厂出品的七子饼茶,包装上的“中茶”LOGO都是红色“八中”配绿色“茶”,无论生熟茶,无论什么唛号,都是一样的,直到1996年以后才开始出现各种颜色的“茶”字。一方面是由于统购统销政策取消,勐海茶厂开始接受各地茶商的订单,茶厂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改换包装纸,另一方面是省茶叶公司内部改制,各个部门都可以自己找工厂做茶,外包纸上也就有了各种颜色的“茶”字,被俗称为“公司部门茶”,其最大特点就是内飞上不再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而改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品”。
1998年的7532青饼
在1996年以前,还有一款非主流产品,就是唛号为7532的七子饼,坊间称为“雪印”,很浪漫的名字。
7532以三级茶为综合原料等级,原料较7542高一个档次。“7532也是1975年定了配方之后正式生产,直到1996年,就没有再出口了。只有内销了。当时很难卖,手头上好多货出不去。香港人嫌滋味太淡,霸气不足且价格太高。7532在80年代中后期,每年就生产30到50吨。包装和7542也差不多,价格比7542高一点,7542当时最高卖到18块港币,7532卖到20元港币。要这茶的香港人太少了,后来就走日本,主要在日本神户销售,那边的中国人比较多。日本人就喜欢了,也因此增加了一些产量,最多时候增加到每年60吨。”昌金强对7532印象深刻,但是问起此茶缘何称之“雪印”,是不是特别做的?他就笑了起来。“真相就是包装纸上的‘茶’字印刷效果不好,上墨不均匀,产生了露白点现象(印刷业称‘脱墨’),像飘了雪的圣诞树,于是被台湾某茶商美其名曰‘雪印’”。
在过去,没有人会过多关注包装,所采用的包纸也没有规定,一般进货进到什么纸就用什么纸。每一个批次所采用的纸张不同。“早期是手工造纸,纸张薄如蝉翼,非常柔软,能够看出纸浆的纹理不均匀,还有很多纤维,后期是机制纸,纸张偏厚,纹理均匀。”谈话间,昌金强拿出一提1998年的7532,一样的八中绿茶字,纸张比88青相比偏厚,看不到手工造纸的纸张纤维,打开包装,茶饼撒面细嫩,一些芽头已经变成金黄色了。
1996年之后,云南省茶叶公司实行部门承包制改革,各个部门在不同的茶厂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的普洱茶,还会应客户需求,做一些记号。棉纸包装上的“八中茶”LOGO,“茶”字的颜色也变得五彩斑斓。左为黄印红丝带,右为紫印。
73厚砖和文革砖真相
1975年之前,云南还没有正式生产普洱熟砖,生砖的生产主力是下关茶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辅助。市场上有“文革砖”的说法,昌金强表示,以1966~1976年的“文革”十年来算,文革砖应该大部分都属于边销砖,且为生砖。因为云南有相对成熟的熟茶产品出口已经是1975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初期的产量都很小,到了香港很快就被消耗掉了,能留到今天的可能性很小。
“边销砖用料不仅非常杂,还很粗老。一般选择7~8级甚至一些茶梗,碎茶来拼配压制。用牛皮纸四片一捆包装,一公斤一捆,是没有单片独立包装的。景谷茶厂也出边销砖茶,由用料更粗老,果胶含量不够,压制后会反弹,茶砖就会很厚,市场称为“厚砖”。景谷砖茶的量不多,每年国家下达的任务也就几十吨。在红茶制作过程中,筛分中会出现一些红碎茶,也会部分拼进砖茶里面,这些复杂成分也构成了边销砖特有的味道。”
市场上大名鼎鼎的“73厚砖”究竟是什么呢?昌金强解释道:“历史上是没有‘73厚砖’的叫法的,是台湾人取的名字。在我印象中,1984年台湾商人经香港转口过一批茶砖,因为那时大陆与台湾还不通商,包装上不能有简体中文字和大陆生产的相关信息,我们原本想把昆明茶厂生产的7581卖给他们,可是7581已经包装好了,换包装非常麻烦,于是就将景谷茶厂和勐海茶厂选用低等级原料所做的厚砖出口给他们。台湾人从香港拿到货后,将包装换掉,用白纸包成无字的中性包装,然后从泰国买了泰国的原产地证明书,做成由香港转口的泰国产品。”
上图:1992年昌金强到越南考察茶叶生产。
下图:1994年云南省茶叶公司一行在日本福岗考察日本市场。
供图|昌金强
“这批泰国身份的厚砖茶到达台湾之后,无字无标识就没法销售。解决办法就是仿造7581做一个包装,然后要起个名字,最好能说明是哪一年生产的。当时是民国73年,公元1984年,此茶砖又比7581厚,于是命名为‘73厚砖’”。
实际上,香港有很多茶都会销往台湾,台湾人没有香港消耗量大,后来普洱茶火热起来之后,香港卖完的货又会去台湾找。于是,台湾人又将这些茶反流回香港。“73厚砖”出来之后,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就会认为这批茶是1973年生产的厚砖。
那些非主流的普洱老茶其实是最初真的,非常单纯,包装也同样质朴,传统简洁,没有太多讲究。除了厚砖,这些非主流的普洱茶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料级别过高,滋味偏淡,价格偏高,不适合当时普洱茶主销市场:香港的需求。如果现在能够重新复刻,能够真正还原当年真实的滋味,对于那些热爱普洱茶的人们而言,该是幸事一件吧。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